你的位置:汇丰娱乐 > 新闻动态 >

武松去飞云浦前,施恩只送来一个烧鹅,为什么却让人很感动?_银子_熟鹅_张都监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6-26 08:58    点击次数:60
  • 不是单单送了一只烧鹅,而是给了“两只熟鹅”。

    不仅仅是“两只熟鹅”,还有“两件绵衣”相赠。

    而且赠送的物品远不止熟鹅和绵衣,包裹里还藏着“两件棉衣、一帕子散碎银子”,这些零用银子是为了路上的开销准备的,同时还有“两只八搭麻鞋”放在里面,方便行走。

    除了这些实实在在的物资馈赠,施恩还特别叮嘱道:“路上要多加小心,提防那两个贼男妇,他们心怀不轨。”

    除了送行和赠物外,武松入狱期间,施恩还“三次亲自进入死囚牢”,花钱为武松安排各种事宜——在张都监的陷害压力下,武松竟然没有被判死刑,这其中也多亏了施恩请求康节级、叶孔目等人“一力支持”的帮助。

    当然,施恩本身是“小管营”的官二代,且家中有稳定的快活林生意,花钱买东西或托关系办事,对他来说并非难事。反观普通百姓,恐怕“提着猪头,也找不到庙门”,甚至拿不出或者舍不得花这些钱。但对施恩来说,这都只是小意思。

    展开剩余74%

    花钱托人不算什么,真正让人感动的,是武松在施恩心中的价值发生了变化。

    最初武松被发配到孟州时,只是个被流放的囚犯,施恩看中他的武力,打算用他夺回快活林。就像燕太子丹重金礼待荆轲,是为让荆轲替他刺杀秦王一样,施恩对武松的厚待,也不过是把他当作一个工具罢了。

    然而,随着武松被张都监陷害入狱,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。

    实际上,自从武松被张都监召到都监府,成了“亲随体己人”之后,武松与施恩的来往便断了。取行李时,也是“派人去施恩处取回”,而且“虽然施恩频频派人来看我,但多管不得进宅”。施恩或许还想利用武松,却连见面都见不到了。

    而武松中秋夜被陷入狱,成为死囚,命悬一线,对施恩的用处就更小了。武松曾经的恩情,在施恩看来,只剩下偿还义务,而不再有任何利益可图。

    如果是薄情冷漠、只图利益的人,比如《红楼梦》里的贾雨村,得到甄士隐五十两银子后立刻离开,怕与他再有瓜葛,那么施恩完全可以斩断与武松的关系,把过去的恩情忘得一干二净。

    普通人若去牢狱看望武松,带点酒食,也算是尽了心意。可施恩三次探监后,“怕被张团练家心腹发现”,便通过知府“下牢里来看”,但一遇到闲杂人等便被盘问,后来也有了不再去的理由:“不是我不想去看你,是知府不允许!”

    然而施恩并没有因此放弃。他“求助”康节级,送出一百两银子,又找叶孔目,送了另一百两银子,除了给武松送酒食,还“取了三二十两银子,分给牢中小囚徒”,“又分些零碎银子给众人做酒钱”,“还托人上下跑腿”……

    直到武松被发配上路,施恩赶来送他最后一程——这里的“最后一程”,不仅是他们生离的别离,更是施恩心中那种似乎已是死别的感伤。他察觉“这两个贼男妇不怀好意”,但以他自身的武力和经验,武松戴着枷锁,怎能抵挡得住两个带刀公差?

    他明白武松的前途极为凶险,却无计可施,只得“拜辞武松,哭着离开”。他的悲痛是真心的。

    真正让人动容的,不是那两只熟鹅、两件棉衣、两双麻鞋,或是那些零散的银子,而是施恩对武松发自内心的真情。

    施恩是个依靠父辈权势的黑社会分子,从法制角度看,他并非好人。但偏偏这样一个“坏人”,对已经失去利用价值的武松,却怀有朴素而真挚的感情。

    这也许就是那句“仗义多出屠狗辈”的真实写照吧。

    发布于:天津市



    Powered by 汇丰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